第97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于4月30日闭幕,本届交易会到会采购商人数和成交总额实现“双突破”。但是由于受美国和欧盟纺织品、服装市场设限的影响,纺织品、服装的成交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下滑。
广交会素有“中国第一展”的美誉,参展商在广交会上接到的订单成了参展企业下半年生产的一个“晴雨表”,以往纺织参展企业总是绞尽脑汁多抢订单。而在此次广交会上,纺织品参展企业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不接单,下半年公司的生产将会面临产能闲置的情况;而一旦大量地接订单,势必会给欧盟和美国造成特保、反倾销的借口,最后由于“设限”,中国企业无法按时交单,企业将承受巨大的损失。对参展商来说,纺织品订单似乎成了"烫手山芋"。
纺织品是中国最具比较竞争优势的大宗出口商品,对中国实现贸易顺差、增加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已成为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大国,纺织品展也由此成了广交会上的“牛市”。
贸易顺畅需要有明朗的市场发展前景和可以预测的风险值,而在目前的纺织品贸易中,这两项指标都不明朗,广交会上导致了买卖双方的犹豫,观望的欧美展商缓慢下单,受影响的参展商不敢接单,这是纺织品成交出现下滑的重要原因。虽然下降比例只有0.3%和4.1%,但是与广交会的“双突破”相比,广交会纺织品服装展区的交易还是显得有些乏力。
出口贸易是生产力的上游,“设限”是否会造成下游的断流?"该不该接,能不能接?”成为参展商们无奈的困惑。为避免损失,有的参展商只接急单和小批量单,或是基本上只接非配额国家订单,有的则干脆——6月以后的单不接。
继5月13日对中国三种棉制服装产品采取特别措施后,美国商务部18日又宣布,对中国人造纤维衬衫等四种纺织品重新设限。中国纺织品产业上的比较优势,在“全球纺织一体化”刚刚成立4个月后就遭到配额限制,这种非正常“设限”,有悖于自由贸易原则,有损WTO规则的严肃性,也影响了欧美在中国投资的纺织服装企业。
针对中国纺织品被再次设限的局面,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已经在多个公开场合表明了我国对此事件的态度,并采取调整关税和纺织品出口结构等措施向欧美表明我们主动的姿态。然而,积极、负责任的态度只是单方面的,要做好一件事,需要双方共同的诚意。
毕竟,纺织行业5年一轮回的发展定式是谁也不愿看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