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许多人认为,高速发展的中国会展业,未来最大的瓶颈必定是人才。而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则取决于师资、培训和教育。在首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会展院校师资培养及学生就业专题研讨会”上,20多位与会嘉宾讨论的焦点集中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划分、学生就业渠道上。 主持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教授刘大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表示自己最认同德国的引导性的讲课,提出问题,让学生来考虑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有时候想,学生给出的解决办法更新颖,更富创新性。刘教授特别举了“电梯事件”。一个残疾人要使用一步电梯,但他的轮椅不够宽,如何解决?同学们想出了一个点子,同学们认为轮椅尺寸不可能统一,最好的办法是提前订做一批轮椅,正好能跟楼梯的尺寸合适,叫残疾人来了之后换这里的轮椅。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皮耐安教授也曾尝试过让学生上台讲课等等,这都是对会展教学方式的尝试,效果很好。皮教授认为,现在社会上对于大学培养会展人才有很多的怀疑和疑虑,担心学生的专业面太窄,毕业后有没有出路;也担心会展实际需要的人才对知识面和综合素质要求很强,不是说你知道某一方面,或知道某两个方面就能搞好会展工作。对这个问题,他认为会展教育要立足于中国会展经市场的需要,更要立足于国际竞争的需要,而且不能急功近利。 广州大学会展产业研究所所长刘松萍坦诚地表示,千万不要对现在的会展专业的学生期望值过高,如果你期望值过高可能失望就更高,而且这种期望值太高对会展教育体系也是不公平的。因为现在大家认可会展业本身都是在探索摸索的过程中,你凭什么说学校现在马上出来的学生就是高水平高质量的学生?还有一点,现在我们的师资非常成问题,有的根本没有实践过。刘教授表示她目前正在一家展览公司兼职,在“恶补”这块短板。
作为老师,当然都希望自己的产品——学生,能卖个好价钱。目前,会展校院培养出的第一批学生今年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可毕业生的整体就业形势和供需关系却不容乐观。会展毕业生的就业面到底在哪里?刘松萍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很多学校进入了误区。学校习惯把就业面放在会展公司。其实这是不对的,学生的就业面可以很广,刘教授个人认为会展学生的就业率完全可以达到百分之百。为什么呢?因为会展包含多门学科,任何一个行业都可以与会展行业交叉,政府、展馆、设计公司、展览公司,各个参展企业的会展部门,都是学生就业的一个方向。正因为这一点,决定了学校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就不能把目标全部放在会展里,应该让学生懂得管理,懂得营销,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融入一些会展的相关知识,这样才是对的。会展只是我们的锦上添花,而不应该把它作为主干课程。
|